4月9日,2024宁德时代储能新品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上,宁德时代发布储能新产品——天恒标准20尺集装箱式储能系统。
公司储能事业部CTO、储能欧洲业务部总裁许金梅介绍,公司解决“零衰减”电池中锂金属高度活性的难题,有效遏制了氧化反应引发的热失控现象,可实现大规模量产“5年零衰减”系统。而且,该储能系统位于标准20尺集装箱内,可实现6.25兆瓦时级的高能量,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30%,整站占地面积减少20%。
据悉,技术上,宁德时代天恒搭载的储能专用长寿命电芯l系列产品,实现了430Wh/L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超高能量密度。同时,成功解决了零衰减电池中锂金属高度活性的难题,有效遏制了氧化反应引发的热失控现象。
宁德时代发力储能
宁德时代在2023年年报中提到,以“电化学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2023年,宁德时代储能系统实现营收599.01亿元,同比增长33.17%。储能电池系统销量达69GWh,同比增长46.81%。储能电池全球出货量市占率40%,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
资料显示,早在2016年,宁德时代便承接“十三五” 重点研发计划 “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100兆瓦时级新型锂电池规模储能技术开发及应用 ” 项目,开启针对长寿命零衰减的研发。
2020年,宁德时代在大规模锂电储能寿命、能效、安全、测试、系统集成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取得五大创新型科研成果,成功研发了3年零衰减的超长寿命电池,成为业内首款循环寿命达到12000次以上的磷酸铁锂电池。
去年5月,宁德时代发布了光储融合解决方案,这是全球首个0辅源光储直流耦合解决方案 ,可摆脱对外部辅助电源的依赖,光与储,实时联动整站毫秒级响应,响应速度提升10倍,保障电力平滑输出,整站运行效率提升10%。
去年8月11日,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瑞庆时代正式获得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颁发的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这是宁德时代首个储能电池为主的零碳工厂。
去年10月,宁德时代与中城大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双方将达成100亿元级储能项目战略合作。其中“十四五”期间,双方合作规模将不低于3.5GWh。目前,中城大有和宁德时代已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并着手推动相关合作事宜。
政策、电池企业助推储能发展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储能市场迎来迅速发展阶段。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经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
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12月底,我国的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达到了34.5GW/74.5GWh,功率和容量同比增速均超过150%。其中2023年年内新增新型储能装机21.5GW/46.36GWh,相当于2022年的三倍。
储能市场的提速,离不得开政策和包括电池企业在内的上市公司的助推:
政策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发展“新型储能”写入其中。
多个地方政府也发布了针对储能产业发展的目标:去年3月,广东省政府网站发布《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今年4月,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陕西省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其中表示,到2025年,力争并网新型储能总规模达到2GW以上。重点建设容量不低于5万千瓦、储能时长2小时以上的独立储能电站;推动大容量、中长时间尺度的独立储能试点示范。
此外,2023年12月,GB/T36276-2023《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国标正式发布,对锂电池储能的性能及安全等指标要求进一步提升,储能电站设计势必要全面升级,储能作为核心配套,也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企业方面,据报道,2023年,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蜂巢能源等在内的储能电池头部企业,拿下多个10GWh+海内外订单,规模总计超200GWh。
中国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为173GWh(以终端口径统计),同比增长60%,其中中国储能电池出货约159GWh,占比92%。
去年6月15日,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和储能产业园项目在龙岗区开工建设,该产业园达产后将新增储能系统产能20GWh,研发人员超1万人,项目拟投资20亿元,预计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产值约200亿元。
储能市场现状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发布会上,宁德时代反复提及了储能产品的安全性和寿命问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惠东表示,目前储能应用市场面临实际寿命不达预期、存在在安全风险等问题。在使用寿命上,功率型、能量型储能产品的实际运行寿命普遍不达预期,新能源场站储能系统利用小时数普遍不足400小时。在安全问题上,明确报道过的储能电池火灾安全事故超60起。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面临着平衡、安全、成本等问题,各种复杂矛盾日益凸显。受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发展、局部弱电网运行等影响,系统对储能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对储能的支撑、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惠东说。
海通证券认为,我国储能行业市场规模,尤其是新型储能行业仍具备较大的增长空间。地方层面新能源配储、电力需求响应政策及用户侧储能补贴等支持政策的相继出台也为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储能行业高速发展,各环节龙头企业将不断受益。